智能制造| 智能生产| 智能装备| 智能产品| 智能服务| 产业模式变革| 区域投资机会评估| 精品案例

一、智能制造 ── 引领新一轮制造业革命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性
中国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国制造业微笑曲线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性
虽然我国制造业体量比较大,但我国制造业存在能耗比较高,产业附加值比较低等诸多问题,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 国内很多企业已经实现了技术突破和品牌建设,如果叠加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定制化程度,就可以向微笑曲线更高端方向发起挑战,实现弯道超车,获取更高利润率。

智能制造生态系统

智能制造生态系统
中国制造的传统竞争不断被削弱,原有的依靠廉价成本要素投入、产能规模优势的制造业扩张模式将落下帷幕,在这样的趋势下,生产方式会趋于扁平化。
智能制造产业链及投资逻辑
国内很多企业已经实现了技术突破和品牌建设,如果叠加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定制化程度,就可以向微笑曲线更高端方向发起挑战,实现弯道超车,获取更高利润率。

智能制造产业链

智能制造产业链

目前国内汽车、家电等行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已经较高,其他3C,食品饮料,化工等行业正在加快自动化和信息化进程。但是,互联化还是相对较为遥远的事情,智能化可能要等待更长的时间。智能制造的落地节奏:从硬件到软件,从物理到网络。

制造业智能化进程智能制造落地节奏
制造业智能化进程、智能制造落地节奏
中国制造业2025主攻智能制造
《中国制造2025》提出:加快机械、航空、船舶、汽车、轻工、纺织、食品、电子等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提高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统筹布局和推动智能交通工具、智能工程机械、服务机器人、智能家电、智能照明电器、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推动形成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研发、制造和产业组织方式等。

十大
重点领域

生物医药及高
性能医疗器械
新一代信息
技术产业
农机装备 节能与新
能源汽车
航空航
天装备
海洋工程装备
及技术船舶
新材料 先进轨道
交通设备
电力装备 高档数控机
床和机器人

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迈向制造强国行列 我国制造业
整体达到世界制造
强国阵营中等水平
我国制造业
大国地位更加巩固
综合实力进入
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二、智能生产 ── 工厂/车间数字化

行业总体结构
智能生产是以智能工厂为核心,将人、机、法、料、环连接起来,多维度融合的过程。
智能工厂体系架构、智能生产领域投资机会点
智能生产的侧重点在于将人机互动、3D打印等先进技术应用于整个工业生产过程,并对整个生产流程进行监控、数据采集,便于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形成高度灵活、个性化、网络化的产业链。生产流程智能化是实现工业4.0的关键。
市场热点一:3D打印

3D打印经过了20多年的培育期,龙头公司开始实现显著盈利,市场认可度快速上升,行业收入增长加速。根据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技术产品从导入期进入成长期的过程中往往表现出加速增长的特征,判断3D打印产业正在进入加速成长期。

2017年,全球3D打印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市场增长的动力主要源自业内最大的两家企业(3DSystems和Stratasys)业绩的恢复性增长,以及3D打印技术的快速成长和3D打印技术在各个行业领域的加速渗透。2017年,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为78.2亿美元,同比增长29.1%。

3D打印行业生命周期2015-2017年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及其增长率

3D打印行业生命周期、3D打印行业全球分布情况
市场热点二:人机交互
未来各类交互方式都会进行深度融合,使智能设备会更加自然地与人类生物反应及处理过程同步,包括思维过程、动觉,甚至一个人的文化偏好等,这个领域充满着各种各样新奇的可能性。
人机交互模式演进智能语音人机交互产业链

CU语言命令交互

GUI图形界面交互

NUI自然交互

EUI情感交互

信息时代
高级信息时代
市场热点三:传感器
传感器的发展大体可分三个阶段。随着物联网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展,包括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农业等终端应用,使得上游传感器需求持续攀升。

传感器的发展历程

RFID电子标签种类更丰富 二维码商业化推广 MEMS研发增强 ...

结构性传感器出现 固体型传感器逐渐发展 智能型传感器出现+快速发展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传感器在物联网应用场景下需求攀升

加速计
陀螺仪
磁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
流量传感器
红外传感器
微显示
角度传感器
湿度传感器
o2传感器
振动传感器
光传感器
3x加速计
3x磁传感器
3x陀螺仪
硅麦克风
光传感器
RF MEMS
压力传感器
超声传感器
红外传感器
微执行器
微投影仪
生物/化学传感器
陀螺仪
压力传感器
环境传感器
UV传感器
合体传感器
血糖传感器
血压传感器
ECG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
脑电波传感器
智慧家庭
智慧医疗
智慧城市
智能物流
智能环境
智能交通
智能农业
工业4.0/机器人

2009-2017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

2009-2017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
国内传感器共分10大类、24小类、6000多个品种,而美国有约1.7万种传感器。我国传感器技术水平与种类与技术先进国家有较大差距,短期内仍由巨头厂商主导。

传感器龙头企业

传感器龙头企业
海尔深耕制造业三十余年,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面对"工业4.0"颠覆式挑战,海尔从2012年开始进行数字化变革。当前,海尔正在以构建"互联工厂"的核心思想,尝试从大规模"制造"发展为大规模"定制"的智能制造企业,将家电定制化这一美好畅想变为现实。目前,海尔已建成11个互联网工厂,包括沈阳冰箱互联工厂、海尔胶州空调互联工厂、海尔滚筒洗衣机互联工厂等。相比传统工厂,海尔互联工厂创新人工智能检测等多项行业领先技术,实现全流程数据链贯通,真正做到用户定单驱动生产。

三、智能装备 ── 强化基础能力

行业总体结构
通过先进制造、信息处理、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集成与融合,可以形成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执行、自主学习及维护等自组织、自适应功能的智能生产系统以及网络化、协同化的生产设施,这些智能化装备已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础能力。
高级装备 机器人 数控机床 智能仪器
仪表

智能装备

基础
关键基础零部件
关键主机
智能专用设备
核心
智能仪表和控制系统
工作母机
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
智能
装备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核心能力主要体现在关键基础零部件、 智能仪表和控制系统、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智能专用 装备等四大领域。

市场热点一:工业机器人
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较快,约占全球市场份额三分之一,是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

2013-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额及增长率

2013-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额及增长率
由于造价、使用、维护、安全防护等方面应用门槛比较高,工业机器人很难被中小企业所采用。为了降低使用门槛,工业机器人技术始终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之中,未来有望在更多的行业得到推广应用。
市场热点二:数控机床
中国正处于制造业升级的浪潮中,汽车行业以及消费电子行业快速增长,并且对产品的精确度、刚性程度、轻量化给出了更高的要求,数控精密机床的需求也因此大幅提升。2016年国内机床数控率仅24%,相较于日本德国超过65%的数控率,增长空间巨大。2017年我国数控机床销售收入销售额约为3060.3亿元,首次超过3000亿元。从数控机床行业下游消费需求比重来看,汽车是主要的下游需求领域。

我国数控机床行业下游应用市场结构

我国数控机床行业下游应用市场结构
市场热点三:海洋工程装备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是"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十大产业之一。在中国、韩国、新加坡"三足鼎立"的全球海工装备制造业竞争格局中,中国海工产品主要集中在自升式钻井平台和海工船领域。2017年,中国累计承接海工装备订单总金额为20.7亿美元,占市场份额的21.9%。从地区分布看,以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为主的海工装备制造业三大基地正在形成。

2011-2017年海工装备建造国接单份额变化

2011-2017年海工装备建造国接单份额变化
2017年11月,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专用化、系列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不断加强,产品结构迈向中高端,力争步入海洋工程装备总装制造先进国家行列。
产业基地主要城市主要产品主要企业
环渤海地区大连、天津、 青岛、烟台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钻井船大连船舶重工、中远船务和中集来福士
长三角地区南通、上海侧重于高端设备,实力十分突出。该地区的产品种类丰富,除各类移动的钻井平台外,还有居住平台、圆筒形fpso、物探船等处于建造阶段上海外高桥、上海船厂、南通中远船务、 启东中远船务、振华重工、熔盛重工
珠三角地区广州海工船建造,同时辅之以各类平台、FPSO的修理或改装业务中船澄西(广州)、中船黄埔、招商局重 工、粤新、广机海工
新视野数控机床产业园是湖北省2018在建的最大体量数控机床产业园,新视野总投资12亿元,新建厂房10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实现数控机床从制模、铸造、精加、钣金到零部件生产、装配、金属表面处理的全产业链覆盖。

四、智能产品 ── 供给侧改革

行业总体结构
从个人3D打印设备到智能汽车,各种智能产品在最近几年纷纷爆发。目前市场上的智能产品主要有智能工业产品、智能交通产品、智能医疗产品、智能终端产品、智能家居产品、智能物流/金融产品、智能电网、其他智能产品等。无论多炫酷的科技,最终都是要服务于人类、融入日常生活。因此,真正实用的功能和更低的使用门槛才是智能产品的发展方向。

智能产品行业总体结构重点智能产品市场化进程

智能家居 智能家电 智能控制 智能家具

智能终端 智能手机 平板电脑 可穿戴设备

智能交通 智能汽车 无人机等

智能电网 采集显示器 智能电表等

智能工业 智能仪器仪表 绿色建材

智能金融/物流 条码扫描器 手持终端 POS机等

智能医疗 智能血糖仪 智能血压仪 手术机器人

其他智能产品 3D打印设备 智能玩具等

市场热点一:可穿戴设备
可穿戴设备为移动网络新的入口,将引领个人局域网的全面升级。可穿戴设备也是科技及医疗器械领域重塑产业格局的重要机会。2017年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达1.33亿只,同比增长29%;市场规模达208亿美元,同比增长30%。预计智能可穿戴设备未来几年仍将保持快速发展。

可穿戴设备愿景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AMC模型

市场热点二:无人机
针对井喷式的市场需求,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无人机的产业发展热潮。在我国,已有多家单位在生产无人机,无人机企业将迎来较好的发展机会。
2013-2017年我国无人机融资次数
市场热点三:智能汽车
智能汽车是汽车产业未来发展方向,整个产业尚属于起步阶段,目前国际大厂布局中国抢食智能汽车市场,国内厂商把握机遇快速成长。随着国家标准规范的出台,智能汽车市场发展也将进一步加速

智能汽车构造智能汽车创新时间预测

智能汽车构造、智能汽车创新时间预测
作为自主品牌领军企业,多年来长城汽车一直与信息产业巨头在智能汽车和智慧交通等领域共同发展、携手合作。2018年底,长城汽车"国家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示范区"项目启动,将开展包括智能驾驶、智慧路网、新能源汽车、共享出行等在内的多个应用示范,推动5G、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产业生态融合发展。

五、智能服务 ── 服务业智能化

行业总体结构
智能服务系统是信息交互、信息传送、执行反馈相互协作的系统。在智能服务中,信息感应与服务反应是面向一个服务系统的,具备与对象进行信息交互、需求判断与功能选择的联动系统。智能服务的体系结构可以分为三层:交互层-传送层-智能层。

智能服务演进过程智能服务生态圈

电子化 网络化 信息化 初级智能化 高级智能化

智能服务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是未来行业产业创新集群的集中体现。这个生态圈的良性运行,除了政府主导,行业业主和最终用户参与外,还需要运营服务商、软件平台提供商等多个角色维持着生态平衡。随着"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的发展,与此相适应的智能服务将迎来新一轮的增长爆发期。

市场热点一:智能物流

中国智能物流发展规模预测

中国智能物流发展规模预测
市场热点二:充电服务
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持续增长,市场对充电基础的需求越来越大。但较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扩张,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仍然相对滞后。2017年,我国充电桩产业步入新的行业培育期,截至2017年底,全国充电桩数量达45万个,公共充电设施已基本完成新国标升级,公共充电桩21万个,同比增长了51%。充电设施是基础性设施,作为一个千亿级的市场,充电桩行业仅仅处在发展初期,它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充电桩PEST分析、2015-2020充电基础设施分区域建设目标
市场热点三:智能检测
检验检测技术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墙上,融入人工智能化的澎湃浪潮中,实现三者的有机融合,衍生出新的价值,迸发出新的活力,促进检验检测行业的长远发展。2016年智能检验检测市场规模为351.1亿元,2017年达到421.2亿元,同比增长20%。
年份市场规模(亿元)
2011 107.5
2012 119.3
2013 195.8
2014 244.6
2015 288
2016 351.1
2017 421.2
从检验检测机构资产属性来看,从2014-2017年的数据看,国有和国有控股机构、集体控股机构在全部机构数量的比例一直处于下降趋势,私营企业的数量在全部机构数量的比例一直在提高。
2017年占比
国有及国有控股机构 50.47%
集体控股机构 3.30%
私营企业 42.92%
外资企业 0.80%
其他 2.51%
从区域来看,2017年华东、华北、中南三大区域占到全国检验检测机构总量的68.57%。
华东 29.47%
华北 15.32%
中南 23.78%
西南 12.12%
东北 9.84%
西北 9.47%
2017年9月,阿里巴巴宣布53亿元增持菜鸟网络,成为后者控股股东,并且计划在未来5年内进一步投入1000亿元,推进智能仓库、智能配送、全球超级物流枢纽等核心领域建设。京东也宣布把智能化提高到战略高度,继无人仓、无人机、配送机器人等常态化运营后,京东物流的无人轻型货车、无人配送站点也将开始运营。

六、产业模式变革 ── 互联网+制造业

行业总体结构
互联网与各行各业融合创新步伐加快,其产生的化学反应和放大效应不断变革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营销服务模式,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汽车、家电、消费品等行业加快拥抱互联网,众包众设研发模式、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创新应用模式不断涌现。

智能制造产业模式变革方向中国制造业产业转型与升级两化融合路线图

智能制造产业模式变革方向、中国制造业产业转型与升级两化融合路线图
产业模式变革

个性化定制服务 全生命周期管理 网络精准营销 在线支持服务

市场热点一:电子商务
国内主要规模以上钢铁电商平台2017年总成交量为2.3亿吨,占当年钢材产量的22%。

钢铁行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

钢铁行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
市场热点二:个性化定制
定制消费趋势预示着个性化消费时代的到来。这既是一种新的消费现象,也蕴含着深刻的经济背景,它将引发传统产销模式的重大变革。

个性化定制模式

2018年6月,富士康工业互联网公司成功在A股上市,融资规模达271亿。富士康主要聚焦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云计算及高效能运算平台、高效运算数据中心、通信网络及云服务设备、5G及物联网互联互通解决方案、智能制造新技术研发应用、智能制造产业升级、智能制造产能扩建八个项目进行投资。

七、区域投资机会 ── 产业集群及投资环境评估

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已初步形成七大产业集聚区,其中环渤海地区和长三角地区是装备制造的核心区。以数控机床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研发和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及西北地区,其中以辽、鲁、京、沪、苏、浙和陕等地区最为集中。此外,关键基础零部件及通用部件、智能专用装备产业在豫、鄂、粤等地区也都呈现较快的发展态势,其中以洛阳、襄樊、深圳最为突出。同时,工业机器人将是未来智能装备发展的一个新热点,京、沪、粤、苏将是国内工业机器人应用的主要市场。

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

西北地区
齿轮磨床 数控车床和加工中心 工具和功能部件
中部地区
重型机床 数控系统
西南地区
小型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专用生产线及工具
珠三角地区
数控车床 数控系统 功能部件
东北地区
数控车床 加工中心 重型机床 锻压设备及量刃具
环渤海地区
锻压机械 高速龙门铣床 龙门加工中心
长三角地区
齿轮磨床 磨床 电加工机床 板材加工设备 工具和机床功能部件
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产学研相结合模式;龙头企业带动模式;依托国内外产业转移吸引落户模式。

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影响因素:区位要素、市场要素、技术要素、人才要素、产业链配套等。

区域投资环境评估
  • 01.投资优势
    雄厚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和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
  • 02.投资风险
    关键技术、核心部件对外依存度高,自主品牌企业尚未形成规模。
  • 03.发展定位
    建成全国智能制造发展示范引领区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
  • 04.规划目标
    规划目标2020年全省先进制造业增加值超2.4万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3%以上,智能装备产业增加值达4000亿元。
  • 01.投资优势
    坚持发展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制造业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
  • 02.投资风险
    低端加工比重偏大、重大装备依赖度较高、劳动生产效率较低、技术创新水平不高。
  • 03.发展定位
    建成国内领先、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强省,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资源整合能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
  • 04.规划目标
    到2025年,全省建成1000个智能工厂;研制并应用1000个首台套重大装备,培育50个左右有世界影响力的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
  • 01.投资优势
    工业基础较好,高科技产业发达,高级技术人才充足,区位优势显著。
  • 02.投资风险
    非首都功能疏解,低端制造业撤离,城市环境问题突出。
  • 03.发展定位
    形成创新驱动、高端发展、集约高效、环境友好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成为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优势产业集聚区。
  • 04.规划目标
    2020年高技术制造业占制造业比重达30%,2025年增至35%;部分制造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综合资源消耗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智能制造咨询业务
政 府

面向政府部门:产业规划、招商策划、招商代理

服务内容:"产业规划+招商策划+招商代理"一体化服务

整体性产业规划:区域产业规划、产业转型升级规划、十三五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体育产业规划、服务业规划、专业市场规划

服务类专项规划:文化产业、体育产业、旅游产业

区域发展规划:城市新区规划、产业新城规划、旧城改造规划、城镇新区开发咨询、中央商务区产业规划、总部基地产业规划

招商:招商策划、招商代理

园区管委会

面向园区管委会:产业规划、招商促进运营管理

服务内容:"产业规划+招商策划代理+园区运营管理"一体化服务

服务特点:把规划与招商融为一体,规划一定可以落地,招商又有清晰的方向指引

规划:高薪技术开发区规划、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体育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

运营:园区运营服务体系设计

产业地产开发商

面向产业地产开发商:拿地策划、项目规划定位、招商策划代理

服务对象:各类产业地产的投资商、开发商和运营商

服务内容:"拿地策划+项目规划定位+招商策划+运营体系设计"一体化服务

服务优势:我们是国内唯一专注于产业研究和产业咨询的专业机构,是真正懂产业的专家

服务效果:节约拿地成本、优化定位设计、改善招商方法、提升自身竞争力

服务范围:产业综合体、体育地产、文化地产、旅游地产、商贸地产、商业地产等

八、中投顾问精品案例展示

免费咨询服务热线
400-008-0586
0755-8257 1568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车公庙泰然六路雪松大厦A座4楼 邮编:518040
  • 扫一扫 加微信咨询我们

    中投顾问 - 刘姗姗

    中投顾问 - 白灵

Copyright © 2002-2023 o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投顾问® 版权所有 粤ICP备10082669号 增值电信业务

经营许可证:粤B2-20110739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1065号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