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400 008 0586; 0755-82571568
微信扫码:
第一章 中国金融体系改革创新研究
1.1 中国金融结构现状分析
1.1.1 企业融资结构分析
1.1.2 最优金融结构探讨
1.1.3 金融结构矛盾解析
1.1.4 金融结构改革建议
1.1.5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1.1.6 民营企业融资情况
1.2 中国金融创新发展分析
1.2.1 金融创新发展背景
1.2.2 金融创新发展现状
1.2.3 金融创新发展问题
1.2.4 资本市场创新发展
1.2.5 商业银行创新策略
1.2.6 影子银行创新路径
1.2.7 金融创新政策建议
1.3 普惠金融
1.3.1 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1.3.2 普惠金融体制创新
1.3.3 普惠金融融资状况
1.3.4 数字金融创新实践
1.3.5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体系
1.3.6 数字普惠金融风险挑战
1.3.7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建议
1.4 绿色金融
1.4.1 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1.4.2 绿色金融发展路径
1.4.3 绿色金融发展建议
1.5 金融开放
1.5.1 金融开放现状分析
1.5.2 人民币国际化探究
1.5.3 金融开放风险挑战
1.5.4 金融开放对策分析
第二章 区域金融创新发展深度分析
2.1 区域金融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2.1.1 中国金融体系缺乏竞争力
2.1.2 融资结构不均衡共性问题
2.1.3 区域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
2.1.4 传统金融与新型金融发展难题
2.1.5 金融机构发展的差异性不足
2.1.6 建立现代金融体系面临挑战
2.1.7 地方金融监管体系问题分析
2.2 区域金融创新现状分析
2.2.1 区域金融运行现状
2.2.2 区域金融改革成果
2.2.3 区域金融改革措施
2.2.4 区域金融创新格局
2.2.5 区域金融创新问题
2.2.6 区域金融创新对策
2.2.7 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2.2.8 长三角区域金融创新
2.2.9 京津冀金融协同创新
2.2.10 资本赋能粤港澳大湾区
2.3 区域金融创新典型案例介绍
2.3.1 模式创新典型区域
2.3.2 重点区域发展战略
2.3.3 普惠金融创新区域
2.3.4 绿色金融创新区域
2.3.5 金融开放创新区域
2.4 科技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2.4.1 城市科技金融发展指数
2.4.2 科技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2.4.3 科技金融与区域创新研究
2.4.4 区域创新与地方经济增长
2.4.5 京津冀科技金融协同发展
2.4.6 长三角科技金融创新模式
2.5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创新生态体系的构建与对策研究
2.5.1 体系总体结构布局
2.5.2 主要城市功能定位
2.5.3 体系总体发展战略
2.5.4 构建生态体系对策
第三章 中国产业投资基金主要类型分析
3.1 中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综述
3.1.1 产业投资基金功能
3.1.2 产业投资基金运作
3.1.3 产业投资基金分类
3.1.4 产业基金发展历程
3.1.5 国际发展模式借鉴
3.1.6 产业投资基金模式
3.1.7 PPP产业投资基金
3.1.8 产业投资基金问题
3.1.9 产业投资基金建议
3.2 市场化VC/PE母基金
3.2.1 VC/PE母基金发展历程
3.2.2 VC/PE母基金市场规模
3.2.3 市场化母基金投资领域
3.2.4 市场化母基金退出情况
3.2.5 市场化母基金SWOT分析
3.2.6 市场化母基金发展对策
3.2.7 市场化母基金国外案例
3.2.8 市场化母基金国内案例
3.3 风险投资基金
3.3.1 风险投资基金主要特征
3.3.2 风险投资基金投资现状
3.3.3 风险投资服务实体经济
3.3.4 服务实体经济制约因素
3.3.5 风投支持实体经济建议
3.4 企业风险投资发展与企业创新
3.4.1 企业风险投资与创新曲线
3.4.2 企业风险投资发展现状
3.4.3 企业风投与5G产业创新
3.4.4 企业风投对创新的价值
3.4.5 企业风险投资问题分析
3.4.6 企业风险投资发展趋势
3.5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3.5.1 私募股权投资主要特点
3.5.2 私募股权基金发展规模
3.5.3 私募股权基金发展问题
3.5.4 私募股权基金发展建议
3.5.5 私募股权基金突破方向
第四章 政府产业投资基金发展解析
4.1 不同种类政府性投资基金及其股权投资模式
4.1.1 政府投资基金主要类型
4.1.2 政府性投资基金运作模式
4.1.3 政府引导基金主要模式
4.1.4 政府引导基金运作方式
4.2 政府引导基金运行状况
4.2.1 政府引导基金发展规模
4.2.2 政府产业基金级别分布
4.2.3 政府引导基金类型分布
4.2.4 政府引导基金区域分布
4.2.5 政府引导基金投资分布
4.3 政府引导基金发展问题及建议
4.3.1 政府引导基金发展路径
4.3.2 政府引导基金面临问题
4.3.3 政府引导基金发展建议
4.3.4 政府引导基金局限性
4.3.5 政府引导基金创新模式
4.3.6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问题
4.4 政府产业基金整体发展思路探讨
4.4.1 产业基金主要类型介绍
4.4.2 政府产业基金发展意义
4.4.3 政府产业基金发展问题
4.4.4 政府产业基金发展建议
4.4.5 产业引导基金发展方向
4.4.6 产业基金助力供给侧改革
4.5 政府政策性引导基金的作用途径
4.5.1 政策性引导基金功能定位
4.5.2 政策性引导基金作用途径
4.5.3 引导基金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4.5.4 政策性引导基金运作风险
4.5.5 政策性引导基金发展建议
第五章 政府产融结合发展模式研究
5.1 企业产融结合发展分析
5.1.1 产业生命周期介绍
5.1.2 大企业平台化转型
5.1.3 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
5.1.4 企业集团与产融结合
5.1.5 GE产融结合案例分析
5.1.6 海尔集团产融结合发展
5.2 产融结合发展综述
5.2.1 产融结合发展历程
5.2.2 产融结合主要模式
5.2.3 产融结合进阶形态
5.2.4 产融结合应用策略
5.2.5 金融服务科创产业
5.2.6 高速公路产融结合
5.2.7 产融结合风险防范
5.3 区域产融结合发展模式探讨
5.3.1 基金小镇发展模式探究
5.3.2 产融结合支持乡村振兴
5.3.3 政府产融结合发展问题
5.3.4 产融结合发展政策建议
5.4 政府产融结合招商
5.4.1 产业链招商内涵
5.4.2 产业链招商模式
5.4.3 资本招商新工具
5.4.4 资本招商问题分析
5.4.5 产融结合招商模式
5.4.6 京东方创新招商案例
5.4.7 蓝海资本招商案例
第六章 区域金融风险防控体系探讨
6.1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区域金融风险防控研究
6.1.1 区域金融风险处置机制
6.1.2 区域金融主要风险类型
6.1.3 区域金融风险主要特点
6.1.4 区域金融风险防控策略
6.2 创新化解区域金融风险模式的案例研究——福建省泉州市
6.2.1 承接不良资产包运作流程
6.2.2 化解地方不良资产的优势
6.2.3 化解区域金融风险的作用
6.2.4 承接不良资产包面临困难
6.2.5 承接不良资产包相关建议
6.3 产业投资基金风险防控研究
6.3.1 产业投资基金发展风险
6.3.2 产业投资基金风险防控
6.3.3 产业发展与金融风险防控
6.4 金融科技在地方金融监管体系构建中的影响
6.4.1 对传统金融体系的影响
6.4.2 对地方金融监管的挑战
6.4.3 地方金融监管体系构建
第七章 区域金融体系创新案例分析
7.1 国外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发展案例
7.1.1 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特征
7.1.2 市场主导型模式:美国
7.1.3 政府主导型模式:以色列
7.1.4 参股基金模式:澳大利亚
7.1.5 产业政策配合:德国
7.1.6 国外产业引导基金启示
7.1.7 美国SBIC基金运作模式
7.1.8 全球CVC典型案例分析
7.2 地方政府引导基金运作模式比较分析——以深圳和重庆为例
7.2.1 市场主导模式:深圳市
7.2.2 政府主导模式:重庆市
7.2.3 重庆产业引导基金不足
7.2.4 深圳模式和重庆模式比较
7.2.5 深圳和重庆模式差异原因
7.3 政府产融结合发展案例分析
7.3.1 广州产融结合案例
7.3.2 重庆产融结合案例
7.3.3 首钢基金产融结合
7.3.4 江苏省政府投资基金
第八章 区域金融体系创新政策及发展模式总结
8.1 区域金融创新发展国家政策及解读
8.1.1 金融体制改革
8.1.2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
8.1.3 资产管理新规
8.1.4 政府投资条例
8.1.5 政府引导基金政策
8.1.6 区域发展金融政策
8.1.7 产融结合政策
8.2 区域金融创新发展地方政策及解读
8.2.1 北京
8.2.2 深圳
8.2.3 重庆
8.2.4 天津
8.2.5 浙江
8.3 银行参与产业投资基金模式分析
8.3.1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8.3.2 银行参与政府投资基金
8.3.3 商业银行参与产业基金
8.4 国内外金融创新支持新动能产业经验及启示
8.4.1 国外金融创新发展经验
8.4.2 国内金融创新发展经验
8.4.3 政府金融创新发展启示
8.5 基于融资模式创新的金融支持新动能产业发展研究
8.5.1 资本市场赋能创新驱动
8.5.2 新动能产业融资模式创新
8.5.3 不同发展阶段融资模式
8.5.4 不同产业链环节融资模式
8.5.5 金融支持新动能产业路径
金融创新作为推动区域经济转型跨越的命脉之一,越来越多地被地方所重视,纷纷推出一系列的金融改革创新的举措、方案。创新的重点主要包括:融资模式创新、地方政府产融结合模式创新、普惠金融金融创新、绿色金融创新、金融开放创新、科技金融改革创新、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创新。
截至2021年,我国共累计设立1988支政府引导基金,目标规模约12.45万亿元,认缴规模(或首期规模)约6.16万亿元。2021年新设立政府引导基金115支,同比上升2.7%。截至2022年末,我国共设立2107支政府引导基金,目标规模约12.84万亿元人民币,已认缴规模约6.51万亿元人民币。其中,2022年新设立的政府引导基金仅有120支,同比下降7.0%;已认缴规模为2,812.3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4.7%,且均为近八年来最低水平。近五年来,引导基金设立步伐逐步放缓,引导基金发展进入存量优化阶段。不少引导基金纷纷修改管理办法,不断探索和完善自身运行机制。
产融结合是指产业与金融业在经济运行中为了共同的发展目标和整体效益通过参股、持股、控股和人事参与等方式而进行的内在结合或融合。产融结合的特点:渗透性、互补性、组合优化性、高效性、双向选择性。在数万亿资产的暗流涌动下,如今政府引导基金正在成为地方政府乐于使用的招商引资工具。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本地可以投资的项目并不多,而传统粗糙、低效的坐地招商也难以满足欠发达地区的招商任务。一些政府开始借用创业投资基金的名称去做招商引资,利用资本的催化和杠杆作用,探索出了一种产融结合的园区基金招商新模式:即以股权投资和其它优惠政策,吸引其它地区的优质企业转移至当地,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
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区域金融体系创新与产融结合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共八章。首先研究了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创新、区域金融创新现状;接着分析了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的主要类型、政府产业投资基金及政府引导基金的发展现状;随后,报告提出了政府产融结合发展模式。最后,报告分析了区域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区域经济发展金融创新案例,对区域金融创新相关政策及发展模式进行了总结。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清科研究中心、投中研究院、中投产业研究院、中投顾问市场调查中心以及国内外重点刊物等渠道,数据权威、详实、丰富,同时通过专业的分析预测模型,对行业核心发展指标进行科学地预测。您或贵单位若想对区域金融体系创新与产融结合发展有个系统深入的了解,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