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网2025-05-19 14:39 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大脑
中投顾问重磅推出"产业大脑"系列产品,高效赋能产业投资及产业发展各种工作场景,欢迎试用体验! | ||||
---|---|---|---|---|
产品 | 核心功能定位 | 登陆使用 | 试用申请 | |
产业投资大脑 | 新兴产业投资机会的高效挖掘工具 | 登陆 > | 申请 > | |
产业招商大脑 | 大数据精准招商专业平台 | 登陆 > | 申请 > | |
产业研究大脑 | 产业研究工作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 登陆 > | 申请 > |
联系电话: 400 008 0586; 0755-82571568
微信扫码:
报告简介
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中国正向制造强国的目标进发。“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利好促使机器人产业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加速“机器换人”进程。作为新兴的高科技行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为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注入新的动力,同时也是我国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步骤之一。
图表:截至2025年中国机器人相关企业国标行业分布TOP5
单位:万家
注:
1、统计范围:仅统计企业名称、经营范围、产品名称包含关键词“机器人”的在业存续企业
2、统计时间:2025/4/23
数据来源:企查查、中投产业研究院整理
2024年全年,全国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为55.64万套,同比增长了14.2%。2025年1-3月,全国工业机器人产量累计为14.88万套,同比增长26%。2024年全年,全国服务机器人产量累计为1051.9万套。2025年1-3月,全国服务机器人产量累计为260万套,同比增长20%。
图表 2022-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趋势图
单位:万套,%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表:2021-2025年我国服务机器人产量及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投产业研究院整理
我国机器人产业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精密减速器、智能控制器、实时操作系统等核心部件研发取得进展,行业内10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快发展壮大。
核心零部件决定工业机器人使用寿命和精度的核心环节,同时也是影响工业机器人成本的关键,控制器、伺服电机、减速器等三大核心零部件占据了工业机器人成本的70%以上。
我国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长期被外资巨头垄断,目前国内企业已取得部分技术突破和量产。在控制器领域,国内产品已经能满足大部分功能需求;在伺服电机领域,外资企业占据绝对优势,国内企业仍有差距;在减速器领域,日企产品遥遥领先,国内企业已经实现批量供应。
但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我国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发展相对滞后,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等核心产品尚处于中低端水平,与国际主流产品存在一定差距,成为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瓶颈难以突破的关键掣肘,产业链普遍呈现低端化。我国机器人产业要避免高端产业低端化的问题,要下力气提升机器人智能水平,争取向产业链高端化迈进。
机器人作为智能化工厂的重要载体,很多制造业企业未来必然要尝试采用机器人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获得较高的生产效率,尤其在电子生产线,还存在大量重复性的劳动,这些工作无聊繁琐,机器换人将是大势所趋。中国机器人行业处于产业转型升级需求释放、国家政策红利凸显、资本市场助推的机遇叠加期。机器人产业链上游零部件、中游本体制造及系统集成、下游应用领域的投资潜力巨大。
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29年中国机器人产业链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共十二章。首先介绍了机器人产业链构成情况,并分析了国内外机器人行业的发展现状。接着,报告详细剖析了机器人产业链上游零部件市场的整体发展及典型企业运营状况,然后对产业链中游本体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以及特种机器人进行了详细解析;随后,报告分析了机器人产业链下游系统集成和工业应用。最后,报告重点分析了机器人产业链上游、中游、下游市场的投资潜力,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做出了科学的预测。
报告目录
第一章 机器人产业链发展概述
1.1 机器人行业产业链
1.1.1 机器人产业链构成情况
1.1.2 机器人产业链价值分布
1.1.3 机器人主要类型介绍
1.2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
1.2.1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构成
1.2.2 工业机器人成本分布
1.2.3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特征
1.3 服务机器人产业链
1.3.1 服务机器人产业链构成
1.3.2 服务机器人产业链价值
1.3.3 服务机器人产业链特征
1.4 特种机器人产业链
1.4.1 特种机器人产业链构成
1.4.2 特种机器人产品分类
第二章 2023-2025年国内外机器人产业总体分析
2.1 2023-2025年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2.1.1 产业发展模式
2.1.2 市场发展规模
2.1.3 细分市场结构
2.1.4 创新品牌分析
2.1.5 企业竞争格局
2.2 2023-2025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2.2.1 生产经营模式
2.2.2 市场发展规模
2.2.3 企业数量规模
2.2.4 产业发展特征
2.2.5 区域发展格局
2.2.6 企业竞争格局
2.3 中国机器人行业重点区域市场分析
2.3.1 长三角地区
2.3.2 珠三角地区
2.3.3 京津冀地区
2.3.4 东北地区
2.3.5 中部地区
2.3.6 西部地区
2.4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问题分析
2.4.1 机器人行业存在不足
2.4.2 机器人产业发展障碍
2.4.3 本土机器人企业劣势
2.4.4 智能机器人发展困境
2.4.5 机器人人才短缺问题
2.4.6 机器人市场应用问题
2.5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2.5.1 持续增强产业创新能力
2.5.2 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2.5.3 有效拓展应用场景需求
2.5.4 营造良好创新发展环境
2.5.5 积极完善标准规范体系
2.5.6 建立健全人才保障体系
2.5.7 发展国产机器人的措施
第三章 2023-2025年机器人产业链上游零部件市场分析
3.1 2023-2025年伺服电机行业发展分析
3.1.1 伺服系统构成
3.1.2 市场发展规模
3.1.3 市场贸易情况
3.1.4 市场竞争格局
3.1.5 企业数量规模
3.1.6 区域分布情况
3.1.7 行业发展趋势
3.2 2023-2025年控制器行业发展分析
3.2.1 控制器构成分析
3.2.2 市场发展规模
3.2.3 产业发展现状
3.2.4 企业数量规模
3.2.5 区域分布格局
3.2.6 关键技术分析
3.2.7 发展趋势分析
3.3 2023-2025年减速器行业发展分析
3.3.1 产品主要类型
3.3.2 整体产量分析
3.3.3 市场规模分析
3.3.4 重点企业分析
3.3.5 未来发展趋势
3.4 2023-2025年传感器行业发展分析
3.4.1 产业发展历程
3.4.2 市场发展规模
3.4.3 市场应用结构
3.4.4 区域分布格局
3.4.5 企业竞争格局
3.4.6 行业投资状况
第四章 2022-2025年机器人产业链上游典型企业分析
4.1 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4.1.1 企业发展概况
4.1.2 经营效益分析
4.1.3 业务经营分析
4.1.4 财务状况分析
4.1.5 核心竞争力分析
4.2 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4.2.1 企业发展概况
4.2.2 经营效益分析
4.2.3 业务经营分析
4.2.4 财务状况分析
4.2.5 核心竞争力分析
4.3 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4.3.1 企业发展概况
4.3.2 经营效益分析
4.3.3 业务经营分析
4.3.4 财务状况分析
4.3.5 核心竞争力分析
4.4 上海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4.4.1 企业发展概况
4.4.2 经营效益分析
4.4.3 业务经营分析
4.4.4 财务状况分析
4.4.5 核心竞争力分析
4.5 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股份公司
4.5.1 企业发展概况
4.5.2 经营效益分析
4.5.3 业务经营分析
4.5.4 财务状况分析
4.5.5 核心竞争力分析
4.6 深圳市英威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4.6.1 企业发展概况
4.6.2 经营效益分析
4.6.3 业务经营分析
4.6.4 财务状况分析
4.6.5 核心竞争力分析
第五章 2023-2025年机器人行业中游本体制造——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分析
5.1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综述
5.1.1 产业链条分析
5.1.2 产业发展阶段
5.1.3 产业基本特征
5.1.4 商业模式分析
5.1.5 产业发展态势
5.1.6 行业发展趋势
5.2 2023-202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供需规模
5.2.1 市场价格走势
5.2.2 市场规模分析
5.2.3 市场需求分析
5.2.4 国产化率变化
5.3 2023-2025年全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分析
5.3.1 2023-2025年全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趋势
5.3.2 2023年全国工业机器人产量情况
5.3.3 2024年全国工业机器人产量情况
5.3.4 2025年全国工业机器人产量情况
5.4 工业机器人市场竞争状况
5.4.1 市场主体分析
5.4.2 企业梯队分布
5.4.3 零部件企业布局
5.4.4 内资市场份额
5.4.5 国内外差距
5.5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存在的问题
5.5.1 工业机器人产能过剩
5.5.2 工业机器人行业困境
5.5.3 工业机器人行业壁垒
5.5.4 工业机器人行业劣势
5.6 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策略分析
5.6.1 完善自主创新模式
5.6.2 重视AI技术开发
5.6.3 促进产学研成果转化
5.6.4 政策激励人才引入
5.6.5 加强差异化建设
第六章 2023-2025年机器人行业中游本体制造——服务机器人市场发展分析
6.1 2023-2025年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状况
6.1.1 产业发展特点
6.1.2 行业产量状况
6.1.3 产品应用效果
6.1.4 企业业务布局
6.1.5 市场发展趋势
6.2 2023-2025年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重点
6.2.1 产业发展关键
6.2.2 智能芯片
6.2.3 操作系统
6.2.4 感知器件
6.3 2023-2025年医疗机器人市场发展分析
6.3.1 企业注册数量
6.3.2 手术机器人市场分析
6.3.3 康复机器人市场分析
6.3.4 市场融资状况
6.3.5 发展路径选择
6.3.6 行业发展前景
6.3.7 行业发展趋势
6.4 2023-2025年个人/家用机器人市场发展分析
6.4.1 主要类别介绍
6.4.2 产品形态分析
6.4.3 市场规模分析
6.4.4 竞争格局分析
6.4.5 重点类型分析
6.4.6 行业发展壁垒
6.4.7 未来发展趋势
6.5 中国服务机器人技术专利申请状况
6.5.1 专利申请数量
6.5.2 专利类型分析
6.5.3 专利有效性
6.5.4 专利法律状态
6.6 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6.1 服务机器人行业存在不足
6.6.2 服务机器人标准化存在挑战
6.6.3 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建议
6.6.4 服务机器人标准化对策建议
第七章 2023-2025年机器人行业中游本体制造——特种机器人市场发展分析
7.1 特种机器人行业发展综述
7.1.1 行业相关政策
7.1.2 产业链条结构
7.1.3 技术融合创新
7.1.4 商业模式分析
7.1.5 关键技术进展
7.1.6 应用场景分析
7.2 2023-2025年中国特种机器人市场运行状况
7.2.1 企业注册数量
7.2.2 市场结构分析
7.2.3 行业融资状况
7.2.4 专利申请数量
7.2.5 主要应用领域
7.3 特种机器人行业相关产品分析
7.3.1 消防灭火机器人
7.3.2 一拖二桁架机器人
7.3.3 国自智能安防机器人
7.3.4 智能喷涂爬壁机器人
7.3.5 分布式光伏清扫机器人
7.4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发展前景趋势分析
7.4.1 市场发展空间
7.4.2 行业发展前景
7.4.3 行业发展趋势
第八章 2022-2025年机器人产业链中游典型企业分析
8.1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8.1.1 企业发展概况
8.1.2 经营效益分析
8.1.3 业务经营分析
8.1.4 财务状况分析
8.1.5 核心竞争力分析
8.2 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8.2.1 企业发展概况
8.2.2 经营效益分析
8.2.3 业务经营分析
8.2.4 财务状况分析
8.2.5 核心竞争力分析
8.3 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8.3.1 企业发展概况
8.3.2 经营效益分析
8.3.3 业务经营分析
8.3.4 财务状况分析
8.3.5 核心竞争力分析
8.4 上海沃迪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8.4.1 企业发展概况
8.4.2 经营效益分析
8.4.3 业务经营分析
8.4.4 财务状况分析
8.4.5 核心竞争力分析
8.5 南京科远智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5.1 企业发展概况
8.5.2 经营效益分析
8.5.3 业务经营分析
8.5.4 财务状况分析
8.5.5 核心竞争力分析
8.6 天奇自动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8.6.1 企业发展概况
8.6.2 经营效益分析
8.6.3 业务经营分析
8.6.4 财务状况分析
8.6.5 核心竞争力分析
8.7 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7.1 企业发展概况
8.7.2 经营效益分析
8.7.3 业务经营分析
8.7.4 财务状况分析
8.7.5 核心竞争力分析
第九章 2023-2025年机器人产业链下游系统集成市场分析
9.1 系统集成相关概述
9.1.1 系统集成的概念
9.1.2 系统集成的原则
9.1.3 系统集成的特点
9.1.4 系统集成的分类
9.2 2023-2025年机器人系统集成行业综述
9.2.1 行业发展特点
9.2.2 下游应用行业
9.2.3 主要应用场景
9.2.4 产业链构成分析
9.2.5 业务流程分析
9.2.6 行业发展问题
9.2.7 行业发展建议
9.3 机器人系统集成市场发展趋势及前景
9.3.1 系统集成方向
9.3.2 行业发展趋势
9.3.3 行业发展机遇
9.3.4 市场前景展望
第十章 2023-2025年机器人产业链下游工业应用市场分析
10.1 工业生产的机器人需求分析
10.1.1 社会对机器人的需求阶段
10.1.2 社会对机器人的需求动因
10.1.3 人力成本上升带来的需求
10.1.4 下游制造业复苏带动市场需求
10.1.5 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分析
10.2 “机器换人”风潮的驱动因素分析
10.2.1 人口红利消退
10.2.2 工业转型升级
10.2.3 制造业升级需求
10.2.4 创新需求驱动
10.2.5 行动实施方案
10.3 机器人应用重点领域——汽车制造
10.3.1 汽车工业发展状况
10.3.2 机器人在汽车制造的应用环节
10.3.3 汽车制造业机器人应用情况
10.3.4 工业机器人在汽车产业中的地位
10.3.5 工业机器人在智能汽车应用趋势
10.4 机器人应用重点领域——电子制造
10.4.1 电子信息产业规模
10.4.2 电子信息产业出口状况
10.4.3 电子信息产业投资情况
10.4.4 机器人在电子制造领域应用分析
10.4.5 机器人应用加快电子制造业转型
10.5 机器人应用重点领域——食品制造
10.5.1 食品工业经济运行综述
10.5.2 食品工业经济发展展望
10.5.3 工业机器人在食品行业的应用
10.5.4 机器人在食品工业应用格局
10.5.5 机器人助推食品机械智能化发展
10.5.6 机器人在食品包装领域的应用分析
第十一章 2025-2029年机器人产业链投资潜力分析
11.1 机器人产业链上游投资机会分析
11.1.1 投资机遇
11.1.2 风险因素
11.1.3 投资建议
11.2 机器人产业链中游投资机会分析
11.2.1 投资现状
11.2.2 投资机遇
11.2.3 风险因素
11.2.4 投资建议
11.3 机器人产业链下游投资机会分析
11.3.1 投资机遇
11.3.2 风险因素
11.3.3 投资建议
第十二章 2025-2029年机器人产业链发展前景预测
12.1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及前景
12.1.1 产业发展机会
12.1.2 产业需求前景
12.1.3 技术研发重点
12.1.4 未来发展趋势
12.2 机器人产业链上游前景展望
12.2.1 发展趋势
12.2.2 市场前景
12.3 机器人产业链中游前景展望
12.3.1 发展趋势
12.3.2 市场前景
12.4 机器人产业链下游前景展望
12.4.1 发展趋势
12.4.2 市场前景
12.5 中投顾问对2025-2029年中国机器人行业预测分析
12.5.1 中投顾问对机器人行业发展驱动五力模型分析
12.5.2 2025-2029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额预测
产业投资与产业发展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专家。扫一扫立即关注。
多维度的产业研究和分析,把握未来发展机会。扫码关注,获取前沿行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