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网2025-04-22 08:09 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大脑
中投顾问重磅推出"产业大脑"系列产品,高效赋能产业投资及产业发展各种工作场景,欢迎试用体验! | ||||
---|---|---|---|---|
产品 | 核心功能定位 | 登陆使用 | 试用申请 | |
产业投资大脑 | 新兴产业投资机会的高效挖掘工具 | 登陆 > | 申请 > | |
产业招商大脑 | 大数据精准招商专业平台 | 登陆 > | 申请 > | |
产业研究大脑 | 产业研究工作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 登陆 > | 申请 > |
联系电话: 400 008 0586; 0755-82571568
微信扫码:
报告简介
储能是通过装置或物理介质将能量储存起来以便以后需要时利用的技术,作为未来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前瞻性技术,储能产业在新能源并网、电动汽车、智能电网、微电网、分布式能源系统、家庭储能系统、无电地区供电工程以及未来能源安全方面都将发挥巨大作用。
近年来储能市场在政策支撑下,产业发展态势较好。国内外支持储能产业发展的政策频繁出台,国家级示范储能项目有望带动产业发展。截至2024年底,中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137.9GW,占全球市场总规模的37.1%,同比增长59.9%。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首次超过抽水蓄能,达到78.3GW,占全球市场47%。其中,锂离子电池仍占据主导,但多个百兆瓦级长时储能项目的相继投运,使得锂电池累计装机占比有所下降,与2023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2个百分点。
图表:2020-2024年中国已投运新型储能累计装机情况
数据来源:CNESA,中投产业研究院整理
我国储能产业呈现多元发展的良好态势:抽水蓄能发展迅速;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液流电池、钠镍电池等,超导储能和超级电容等储能技术研发应用加速;储能、储热、储氢技术也得到了一定进展。我国储能技术总体上已经初步具备了产业化的基础。2020年“30?60双碳目标”的提出必将加快推动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的跨越式发展,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对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将提出更高要求,“碳中和”将给储能发展带来新机遇。到2030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光储结合可实现平价,储能市场空间可达1.2万亿以上。
政策方面,2025年2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实施《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了到2027年,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产业体系加速完善,培育生态主导型企业3-5家,产业主体集中、区域聚集格局基本形成。产品性能显著增强,高安全、高可靠、高能效、长寿命、经济可行的新型储能产品供给能力持续增强,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多领域应用需求。
图表:2025年国家层面储能产业相关政策
资料来源:中投产业研究院整理
可以看出,未来储能产业将突破商业化应用的门槛,形成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态势,让储能技术和产业成为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作为“新基建”的重要领域之一,5G建设热潮正在为锂电池在通信基站储能上的应用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随着四大运营商及中国铁塔开启基站锂电池招标,未来基站储能需求将进一步释放。
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29年中国储能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共九章。首先介绍了储能产业的基本概况及全球储能发展现状,接着分析了储能行业面临的发展环境以及国内行业发展的现状,然后具体介绍了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等重点细分市场的发展。随后,报告对储能产业链、国内外重点企业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重点分析了储能产业的投资机会及风险,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科学的预测。
报告目录
第一章 储能相关概述
1.1 储能的概念界定
1.2 储能的功能需求
1.3 储能发展的必要性
第二章 2023-2025年全球储能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2.1 全球储能行业现状分析
2.1.1 行业发展特征
2.1.2 市场驱动因素
2.1.3 储能装机规模
2.1.4 市场结构分析
2.1.5 区域分布状况
2.1.6 行业需求状况
2.1.7 商业模式分析
2.1.8 行业投融资状况
2.2 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储能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2.2.1 美国储能行业
2.2.2 德国储能行业
2.2.3 澳洲储能市场
2.2.4 日本储能市场
2.2.5 韩国储能市场
2.2.6 中东地区储能市场
2.3 全球储能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2.3.1 全球储能发展机遇
2.3.2 全球储能需求预测
第三章 2023-2025年中国储能产业发展分析
3.1 中国储能产业政策环境
3.1.1 行业监管体系
3.1.2 行业标准情况
3.1.3 国家层面政策
3.1.4 地方层面政策
3.2 中国储能产业发展概况
3.2.1 行业发展阶段
3.2.2 市场运行特征
3.2.3 市场发展规模
3.2.4 市场需求分析
3.2.5 行业成本分析
3.2.6 行业景气指数
3.2.7 商业模式分析
3.3 国内构网型储能市场分析
3.3.1 构网型技术介绍
3.3.2 构网型储能需求情况
3.3.3 构网型储能发展阶段
3.3.4 构网型储能市场规模
3.4 中国长时储能发展状况分析
3.4.1 长时储能政策支持状况
3.4.2 长时储能技术对比分析
3.4.3 长时储能技术推进预测
3.5 中国储能行业市场竞争状况分析
3.5.1 市场竞争主体
3.5.2 市场集中度
3.5.3 企业排名状况
3.5.4 竞争状态总结
3.6 2023-2025年中国储能行业区域发展分析
3.6.1 总体状况分析
3.6.2 区域发展潜力
3.6.3 西北地区储能产业
3.6.4 江苏省储能产业
3.6.5 广东省储能产业
3.6.6 山东省储能产业
3.6.7 内蒙古储能产业
3.6.8 吉林省储能产业
3.7 中国储能产业技术专利分析
3.7.1 储能技术创新趋势
3.7.2 储能技术生命周期
3.7.3 储能技术构成分析
3.7.4 储能技术分支申请人分布
3.7.5 储能技术功效矩阵
3.7.6 储能技术价值技创新热点
3.7.7 储能技术专利竞争情况
3.7.8 储能技术专利省市分布
3.8 中国储能产业链整体分析
3.8.1 储能产业链结构
3.8.2 产业链区域分布
3.8.3 产业链企业分布
3.8.4 产业链衍生方向
3.9 中国储能产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3.9.1 行业面临挑战
3.9.2 主要制约因素
3.9.3 行业突出问题
3.10 中国储能产业发展建议
3.10.1 政策方面建议
3.10.2 产业发展策略
3.10.3 区域应用建议
3.10.4 商业化发展建议
第四章 2023-2025年中国抽水蓄能行业发展分析
4.1 全球抽水蓄能行业发展状况
4.1.1 市场规模分析
4.1.2 典型项目分析
4.1.3 规模发展预测
4.2 中国抽水蓄能行业发展综述
4.2.1 优劣势分析
4.2.2 行业发展历程
4.2.3 行业发展规模
4.2.4 行业竞争格局
4.2.5 项目建设状况
4.2.6 技术研究进展
4.3 中国抽水蓄能行业产业链分析
4.3.1 产业链梳理
4.3.2 产业链区域分布
4.3.3 产业链代表企业
4.4 中国抽水蓄能行业发展展望
4.4.1 行业发展前景
4.4.2 行业发展目标
4.4.3 行业发展重点
第五章 2023-2025年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分析
5.1 中国锂电池行业发展状况
5.1.1 行业政策环境
5.1.2 行业应用优势
5.1.3 产量规模分析
5.1.4 对外贸易状况
5.1.5 企业竞争状况
5.1.6 系统成本分析
5.1.7 项目建设情况
5.1.8 行业发展问题
5.1.9 行业发展建议
5.1.10 技术发展趋势
5.2 中国铅酸蓄电池行业发展状况
5.2.1 行业发展概述
5.2.2 相关政策分析
5.2.3 市场规模分析
5.2.4 供给情况分析
5.2.5 市场竞争格局
5.2.6 技术研究进展
5.2.7 未来发展展望
5.3 中国液流电池行业发展分析
5.3.1 液流电池发展优势
5.3.2 液流电池分类及比较
5.3.3 铁铬液流电池发展分析
5.3.4 锌溴液流电池发展分析
5.3.5 全钒液流电池基本原理
5.3.6 全钒液流电池的产业链
5.3.7 全钒液流电池装机容量
5.3.8 全钒液流电池商业化加速
5.4 超级电容器行业运行综况
5.4.1 行业发展历程
5.4.2 市场规模状况
5.4.3 市场竞争格局
5.4.4 成本构成分析
5.4.5 技术发展情况
5.4.6 行业投融资分析
5.4.7 行业发展问题
5.4.8 行业发展对策
5.5 压缩空气储能发展分析
5.5.1 基本原理介绍
5.5.2 发展态势分析
5.5.3 装机规模分析
5.5.4 应用场景分析
5.5.5 主要企业分析
5.5.6 技术发展分析
5.5.7 发展前景展望
5.6 飞轮储能发展分析
5.6.1 基本原理介绍
5.6.2 组成结构分析
5.6.3 行业发展优势
5.6.4 行业标准发布
5.6.5 市场发展现状
5.6.6 应用场景分析
5.6.7 企业布局情况
5.6.8 项目建设动态
第六章 2023-2025年中国储能产业链市场发展分析
6.1 储能产业链上游材料市场分析
6.1.1 正极材料
6.1.2 负极材料
6.1.3 电解液
6.1.4 隔膜
6.2 储能产业链下游应用场景分析
6.2.1 微电网
6.2.2 光伏发电
6.2.3 风力发电
6.2.4 新能源汽车
6.2.5 通信基站
第七章 2021-2024年国内外储能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7.1 特斯拉(Tesla)
7.1.1 企业发展概况
7.1.2 2022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7.1.3 2023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7.1.4 2024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7.2 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2.1 企业发展概况
7.2.2 储能业务现状
7.2.3 业务经营分析
7.2.4 经营效益分析
7.2.5 财务状况分析
7.2.6 核心竞争力分析
7.2.7 公司发展战略
7.2.8 未来前景展望
7.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3.1 企业发展概况
7.3.2 储能业务现状
7.3.3 业务经营分析
7.3.4 经营效益分析
7.3.5 财务状况分析
7.3.6 核心竞争力分析
7.3.7 公司发展战略
7.3.8 未来前景展望
7.4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7.4.1 企业发展概况
7.4.2 储能业务现状
7.4.3 业务经营分析
7.4.4 经营效益分析
7.4.5 财务状况分析
7.4.6 核心竞争力分析
7.4.7 未来前景展望
7.5 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7.5.1 企业发展概况
7.5.2 行业地位分析
7.5.3 储能业务现状
7.5.4 业务经营分析
7.5.5 经营效益分析
7.5.6 财务状况分析
7.5.7 核心竞争力分析
7.6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7.6.1 企业发展概况
7.6.2 储能业务现状
7.6.3 业务经营分析
7.6.4 经营效益分析
7.6.5 财务状况分析
7.6.6 核心竞争力分析
第八章 2025-2029年中国储能行业投资潜力分析
8.1 投资状况分析
8.1.1 储能项目投资规模
8.1.2 储能项目招投标状况
8.1.3 2023年重大储能项目
8.1.4 2024年储能项目分布
8.1.5 储能企业IPO动态
8.2 投资价值评估
8.2.1 市场机会矩阵分析
8.2.2 进入市场时机判断
8.2.3 投资价值综合评估
8.3 行业投资壁垒
8.3.1 竞争壁垒
8.3.2 技术壁垒
8.3.3 资金壁垒
8.3.4 政策壁垒
8.4 投资策略建议
8.4.1 总体投资建议
8.4.2 投建需关注的点
8.4.3 技术研发策略
8.4.4 电站投资策略
第九章 2025-2029年中国储能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预测
9.1 储能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9.1.1 整体发展趋势分析
9.1.2 行业重点发展方向
9.1.3 技术发展走势
9.2 储能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9.2.1 储能商业化前景向好
9.2.2 储能行业市场空间测算
9.2.3 储能行业市场需求预测
9.3 中投顾问对2025-2029年中国储能产业预测分析
9.3.1 中投顾问对储能产业发展驱动五力模型分析
9.3.2 中国储能行业累计装机规模预测
产业投资与产业发展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专家。扫一扫立即关注。
多维度的产业研究和分析,把握未来发展机会。扫码关注,获取前沿行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