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顾问
中投顾问

报告

多维裂变的:成都产业格局——数字经济、科幻文创特征深度解码

中投网2025-06-03 09:43 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大脑

中投顾问重磅推出"产业大脑"系列产品,高效赋能产业投资及产业发展各种工作场景,欢迎试用体验!

产品 核心功能定位 登陆使用 试用申请
产业投资大脑 新兴产业投资机会的高效挖掘工具 登陆 > 申请 >
产业招商大脑 大数据精准招商专业平台 登陆 > 申请 >
产业研究大脑 产业研究工作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登陆 > 申请 >
X

申请试用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顾问会在一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

*姓名

*手机号

*政府/园区/机构/企业名称

您的职务

您的邮箱

备注

立即申请

X

您的需求已经提交!

如果您希望尽早试用体验,也可以直接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400 008 0586;   0755-82571568

微信扫码:   扫码咨询

科技创新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引擎,正推动着城市不断向前迈进。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成果斐然:研究经费投入持续增长,创新平台大量涌现,技术交易市场日益活跃。

上海、深圳、杭州等标杆城市凭借独特模式脱颖而出。上海以国际化科创生态汇聚资源,深圳依靠民企主导型创新激发活力,杭州借助数字经济赋能平台企业。

这些城市成功的背后,有着各自的关键要素:或是全球视野与资源整合,或是灵活机制与完善产业链,又或是深厚数字基础与优越政策环境。

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标杆城市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成功经验深度分析报告(2025 版),深入剖析全国重点产业规划及整体科技创新状况,详细解读上海、深圳、杭州等十个标杆城市的产业发展历程与科技创新秘诀,并针对不同城市的发展需求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立即访问我们产业研究大脑系统,免费阅览这份详尽报告!



  在西部产业版图中,成都以数字经济为引擎、科幻文创为特色、军民融合为硬核,构建起极具辨识度的产业格局。从天府软件园的代码洪流,到东郊记忆的科幻盛宴,再到成飞集团的大国重器,这座城市在数字浪潮与科技创新的双重驱动下,正演绎着传统与未来的精彩对话。

  一、数字经济:西部领跑的增长极

  (一)规模跃升:从“追赶”到“引领”

  2023年,成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4.2%,规模突破万亿大关,较2020年增长42%。其中,游戏产业成为亮眼名片:腾讯天美工作室成都团队研发的《王者荣耀》累计流水超3000亿元,带动全市游戏产业规模突破600亿元,占西部市场份额的65%。集成电路产业更是跻身全球竞争前沿,2023年芯片设计产业营收达850亿元,海光信息的国产CPU出货量占全国信创市场的30%。

  (二)技术基建:构筑创新“数字底座”

  成都建成西部最大的信息通信网络,5G基站达16.8万个,实现重点区域全覆盖。国家级超算中心(成都中心)算力达300PFlops,服务于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复杂计算;智算中心引入英伟达DGX集群,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每秒10亿亿次的算力支持。截至2023年,全市数字经济领域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8个,形成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开发的完整链条。

  (三)生态构建: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成都形成“基础层-平台层-应用层”的数字经济生态:

  基础层:京东方、天马微电子等企业构建显示面板产业集群,全球每4块智能终端屏幕就有1块来自成都;

  平台层:天府软件园聚集腾讯、阿里等企业,形成“研发设计-测试认证-运维服务”的软件产业闭环;

  应用层:在金融科技领域,蚂蚁集团西部研发中心推出“天府通”APP,注册用户超4000万,日均交易笔数达800万次。

       二、科幻文创:超级IP催生的产业革命

  (一)园区赋能:工业遗产的文创新生

  成都以“东郊记忆”为核心,打造全国首个科幻主题产业园区。原红光电子管厂的老厂房被改造为科幻体验馆、IP孵化中心和影视制作基地:

  科幻体验馆:运用VR技术还原《三体》中的“古筝计划”场景,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

  IP孵化中心:培育科幻影视企业32家,其中炎央文化制作的《我的三体》系列动画播放量超10亿次;

  产业数据:2023年,园区文创产业增加值达85亿元,带动全市文创产业规模突破2600亿元,占GDP比重11.7%。

       (二)超级IP的裂变效应

  《三体》IP的价值释放形成“涟漪效应”:

  出版与影视:《三体》小说全球销量超3000万册,Netflix改编剧集投入超1亿美元,成都成为主要取景地之一;

  游戏与衍生:米哈游开发的《崩坏:星穹铁道》融入科幻元素,首月流水突破40亿元;三体主题剧本杀、科幻主题酒店等新业态层出不穷;

  产业联动:科幻产业带动旅游、教育等相关产业增收超200亿元,成都科幻产业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一。(三)资本加持:文创金融的创新实践

  成都设立100亿元文创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扶持科幻IP开发与转化:

  股权投资:投资灵境科技等VR/AR企业,推动科幻内容与元宇宙技术融合;

  版权交易:建设西部首个科幻版权交易中心,2023年完成交易金额35亿元,涉及《三体》周边开发、海外版权等项目;

  上市培育:全市文创上市公司达25家,其中科幻相关企业3家,域上和美登陆新三板,成为西南科幻文旅第一股。

       三、军民融合:硬核科技的“成都智造”

  (一)航空装备:大国重器的摇篮

  成飞集团作为军民融合的标杆企业,构建起“研发-制造-服务”的全链条能力:

  技术突破:自主研发的第六代战机采用变循环发动机、无尾飞翼布局等先进技术,关键性能指标超越现役五代机;

  产业协同:带动600余家配套企业发展,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达65%,成都航宇超材料公司为战机提供钛合金结构件,良品率提升至99.2%;

  军民转化:将航空精密制造技术应用于民用领域,成飞集成开发的锂电池模切设备,市场占有率达70%。

       (二)集成电路:从“卡脖子”到“自主可控”

  成都在CPU、存储芯片等领域实现突破:

  海光信息:基于AMD授权技术,自主研发的“禅定”系列CPU性能达国际主流水平,2023年出货量超100万颗,应用于金融、电信等关键领域;

  长鑫存储成都基地:建设12英寸DRAM生产线,月产能达5万片,填补西部存储芯片制造空白;

  设计产业集群:聚集振芯科技、华大电子等企业,形成“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产业链,2023年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突破1800亿元。

       (三)网络安全:筑牢数字防线

  成都打造“芯片-操作系统-安全服务”的网络安全生态:

  芯片级安全:振芯科技的北斗安全芯片应用于党政军系统,市场占有率超60%;

  国产化软件:卫士通推出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在政务领域替代率达35%;

  产业园区:建设西部网络安全产业园,聚集启明星辰、安恒信息等企业,2023年园区营收突破500亿元,成为全国四大网络安全产业基地之一。

       四、产业协同:三轮驱动的裂变逻辑

  成都的产业格局呈现出“数字经济筑基、科幻文创破圈、军民融合强体”的协同效应:

  技术共享:数字经济的算力资源为科幻内容创作、军民融合研发提供支撑,如超算中心为成飞集团模拟战机气动布局,效率提升80%;

  场景融合:科幻文创为数字经济、军民融合提供应用场景,如《三体》IP与京东方柔性屏结合,开发出可折叠电子书;

  资本循环:设立数字经济与文创融合基金、军民融合产业基金,形成“政府引导-社会资本-产业回报”的良性循环,2023年全市产业投资基金规模超5000亿元。


中投顾问服务号

产业投资与产业发展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专家。扫一扫立即关注。

中投报告库

多维度的产业研究和分析,把握未来发展机会。扫码关注,获取前沿行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