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网2025-06-06 09:33 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大脑
中投顾问重磅推出"产业大脑"系列产品,高效赋能产业投资及产业发展各种工作场景,欢迎试用体验! | ||||
---|---|---|---|---|
产品 | 核心功能定位 | 登陆使用 | 试用申请 | |
产业投资大脑 | 新兴产业投资机会的高效挖掘工具 | 登陆 > | 申请 > | |
产业招商大脑 | 大数据精准招商专业平台 | 登陆 > | 申请 > | |
产业研究大脑 | 产业研究工作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 登陆 > | 申请 > |
联系电话: 400 008 0586; 0755-82571568
微信扫码:
科技创新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引擎,正推动着城市不断向前迈进。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成果斐然:研究经费投入持续增长,创新平台大量涌现,技术交易市场日益活跃。
上海、深圳、杭州等标杆城市凭借独特模式脱颖而出。上海以国际化科创生态汇聚资源,深圳依靠民企主导型创新激发活力,杭州借助数字经济赋能平台企业。
这些城市成功的背后,有着各自的关键要素:或是全球视野与资源整合,或是灵活机制与完善产业链,又或是深厚数字基础与优越政策环境。
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标杆城市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成功经验深度分析报告(2025 版)》,深入剖析全国重点产业规划及整体科技创新状况,详细解读上海、深圳、杭州等十个标杆城市的产业发展历程与科技创新秘诀,并针对不同城市的发展需求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立即访问我们“产业研究大脑”系统,免费阅览这份详尽报告!
在城市竞争的新赛道上,人才已成为最核心的竞争力。成都以“蓉漂计划”为支点,通过政策创新、产教融合与生态构建,打造出极具吸引力的人才磁极效应。从亿元级团队资助到百万平米人才公寓,从高校实验室到产业独角兽,这座城市正用实实在在的举措,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一、“蓉漂计划”升级版:真金白银的诚意邀约
(一)重金引才,政策“含金量”拉满
成都“蓉漂计划”升级版以“顶配”政策吸引全球英才:
高额资金支持:顶尖创新创业团队最高可获1亿元综合资助,用于技术研发、设备购置等核心环节;个人入选者最高获300万元资助,团队最高500万元,资金可覆盖项目启动、团队组建等关键需求。
全生命周期服务:除资金支持外,政策还涵盖住房保障(提供人才公寓、购房补贴)、落户便利(“先落户后就业”政策)、子女入学(优先安排优质学位)、医疗绿色通道(三甲医院专属服务)等。例如,天府新区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一对一”管家服务,解决子女入学、医疗等后顾之忧。
(二)数据印证:人才驱动产业爆发
政策成效直接反映在产业发展数据上:
企业增长:2023年,成都新增科技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5%,其中“蓉漂计划”专家创办或技术领衔的企业占比达30%。
资本认可:“蓉漂”人才企业在资本市场表现亮眼,2023年A股上市企业中,由“蓉漂计划”专家主导的企业达36家,总市值超2000亿元。以医联科技为例,创始人王仕锐作为“蓉漂”人才,带领企业成为互联网医疗领域独角兽,2023年估值突破50亿美元。
二、高校-产业直通车:产学研融合的“成都样本”
(一)电子科大“一校一带”:实验室到市场的“加速器”
电子科技大学的“一校一带”工程,将高校科研优势转化为产业动能:
企业孵化:依托电子科大的技术积累,已成功孵化极米科技、医联科技等50家硬科技企业。极米科技作为全球智能投影领域龙头,其核心技术源自电子科大光电学院的科研成果,2023年营收突破60亿元,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
机制创新:学校建立“科研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允许科研团队保留70%以上转化收益,极大激发了教师创业热情。同时,设立“校友创投基金”,为初创企业提供天使投资和资源对接。
(二)市校合作:构建协同创新生态
成都通过“市校(院、企)地合作专项”,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平台共建:联合高校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例如,四川大学与成都市政府共建“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取得多项突破,相关成果已转化为3款创新药进入临床试验。
项目联动:设立产学研联合攻关项目,企业出题、高校解题。2023年,全市共立项120个产学研项目,投入资金超10亿元,解决了半导体材料、人工智能算法等多个“卡脖子”技术难题。 三、人才生态构建:宜居宜业的城市吸引力
(一)硬件升级:百万平米人才公寓“筑巢引凤”
成都以高品质生活配套留住人才:
住房保障:规划建设100万平米人才公寓,涵盖单身公寓、家庭套房等多种户型,租金低于市场价30%。天府国际生物城人才公寓配备健身房、共享厨房、图书馆等设施,打造“15分钟生活圈”。
资金保障:设立10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引进、培养和奖励。例如,对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的个人,额外给予100万元配套奖励。
(二)政策迭代:从“1.0”到“3.0”的精准升级
成都持续优化人才政策,扩大覆盖面:
政策迭代:从早期的“重金引才”(1.0版),到“平台+服务”双轮驱动(2.0版),再到如今的“生态化培育”(3.0版),政策更加注重人才成长全周期需求。
区域特色:各区县推出差异化政策。如成都高新区设立“瞪羚人才计划”,对高成长企业核心人才给予股权奖励;青羊区针对文化创意人才,提供项目孵化、版权交易等专项服务。
四、成效显著:人才驱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一)人才规模与结构优化
截至2023年,成都“蓉漂”人口已超683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占比显著提升:
顶尖人才集聚:“蓉漂计划”专家达959名,涵盖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关键领域;
青年人才涌入:35岁以下“蓉漂”占比超60%,成都成为全国最受应届毕业生欢迎的城市之一。
(二)创新创业活力迸发
人才集聚推动产业创新升级:
企业崛起:孵化出极米科技、通威太阳能、海光信息等行业领军企业,形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千亿级产业集群。
技术突破:2023年,成都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2%,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5件,高新技术产业营收突破1.5万亿元。
(三)城市品牌影响力跃升
“蓉漂”品牌成为城市金名片:
形象塑造:成都连续5年入选“中国最佳引才城市”,“来了就是成都人”的包容形象深入人心;
全球辐射:通过举办“蓉漂人才发展大会”“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吸引来自美、德、日等20多个国家的高端人才项目落地。
五、经验启示:人才战略的“成都方法论”
成都的实践证明,打造人才磁极效应需把握三大核心:
政策精准度:从资金支持到生活保障,政策需覆盖人才全需求;
产教融合度:以高校为依托,构建“科研-转化-产业”闭环;
生态完善度:通过硬件配套、政策迭代、品牌建设,营造宜居宜业的人才生态。
产业投资与产业发展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专家。扫一扫立即关注。
多维度的产业研究和分析,把握未来发展机会。扫码关注,获取前沿行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