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顾问重磅推出"产业大脑"系列产品,高效赋能产业投资及产业发展各种工作场景,欢迎试用体验! | ||||
---|---|---|---|---|
产品 | 核心功能定位 | 登陆使用 | 试用申请 | |
产业投资大脑 | 新兴产业投资机会的高效挖掘工具 | 登陆 > | 申请 > | |
产业招商大脑 | 大数据精准招商专业平台 | 登陆 > | 申请 > | |
产业治理大脑 | 政府产业规划及治理的数字化高效工具 | 登陆 > | 申请 > | |
产业信贷大脑 | 企业信贷(融资)需求挖掘高效工具 | 登陆 > | 申请 > |
中投网2023-08-01 16:10 来源:中投网
联系电话: 400 008 0586; 0755-82571568
微信扫码:
前言
基于我国“双碳”目标,发展氨燃料技术的前提必须是运用“绿色的氨”,绿氢可与氮气结合形成绿氨,这被誉为全球重工业脱碳的关键方法。我国绿氨行业仍处于初步发展与探索时期,尚未实现产业规模化。现阶段,我国氨市场仍由合成氨占据主流,在国内双碳目标持续推进、供给侧改革以及环保监管力度不断加强背景下,氨市场由传统合成氨向绿氨过渡已成大势所趋,未来我国绿氨市场规模有望得以快速释放。
一、绿氨的基本内涵
合成氨(synthetic ammonia),指由氮和氢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存在下直接合成的氨。世界上的氨除少量从焦炉气中回收副产外,绝大部分是合成的氨。根据合成氨原料氢的来源,氨可以分为棕氨、蓝氨和绿氨,棕氨指由甲烷重整制氢(SMR)、重质燃料油制氢、煤制氢等工艺获得原料氢的氨产品;蓝氨指由副产氢、带碳捕捉的SMR、电气化SMR等工艺获得原料氢的氨产品;绿氨指电解制氢、带碳捕捉的生物质制氢等工艺获得原料氢的氨产品,绿氨被归类为基本上零碳排放的氨。
二、绿氨产业应用价值
氨的能源属性和储能属性使其在动力燃料、清洁电力和储氢载体等新市场方面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从储能来看,氨比氢气更易液化,且同体积液氨含氢量比液氢多至少60%,储运基础设施方面氨具备管道、船舶等运输方式,更加完善。运输成本方面,液氨运输一千克氢的远洋运输成本为0.1-0.2美元,低于氢运输渠道,具有经济性优势。未来绿氨作为氢载体,有助于实现氢的低成本远洋长输,并推动绿氢产销量的大幅度增长。
从能源角度看,氨的完全燃烧产物只有氮气和水,既可替代部分煤炭为电力系统提供清洁燃料,也可替代部分化石能源为发动机提供清洁燃料。氨能作为另一种具有战略价值的清洁能源,为实现能源结构快速调整、加快碳中和进程提供了新选择。
三、绿氨项目建设情况
在“双碳”背景下,伴随着绿氢的发展,氢的载体绿氨也被化工和能源企业重视,以国能、国电投、远景能源、吉电股份、中国氢能、明拓集团等为代表的企业也正在国内积极投资布局风光电氢氨一体化项目。绿氨项目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等可再生资源丰富的地区,全国规划的绿氨项目总产能约380万吨,其中内蒙古2022年公布的绿氨产能约180万吨。部分项目获得备案,正在融资和筹建阶段,预计2025-2026年陆续投产。
四、绿氨产能区域分布
传统合成氨产地居于高位的区域是山东、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等地,而新建绿氨项目则是80%以上集中在内蒙古、吉林两地。绿氨生产可以做到摆脱对煤炭产地的依赖,可围绕绿氢生产基地形成分布式制氢制氨模式,更快实现与绿氢生产的规模匹配。
图表:我国绿氨产能区域分布
数据来源:中投产业研究院
五、绿氨行业发展挑战
首先,绿氨工业的主要挑战之一是生产成本;其次,绿氨尚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直接从水和氮中生产氨仍需时间及进一步研发;再者,大型化工生产商仍在使用蒸汽天然气生产技术生产氨,化学品制造商的意识水平亟待提高。
六、绿氨行业发展建议
当前,合成氨存在高耗能、高排放等问题,高居工业化学品生产中碳排放量榜首。要让氨成为世界气候变化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就要确保所有的合成氨都是绿色的,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在全球氨能经济体系建设下和可再生能源发展下,绿氨未来将逐步具有竞争力。绿氨行业发展建议如下:
图表:绿氨行业发展建议
资料来源:中投产业研究院整理
图表:绿氨全产业链部署
资料来源:中投产业研究院整理
图表:绿氨行业发展政策建议
资料来源:中投产业研究院整理
产业投资与产业发展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专家。扫一扫立即关注。
多维度的产业研究和分析,把握未来发展机会。扫码关注,获取前沿行业报告。